小旭音乐CEO专访:游戏音乐的小吃时代
2014年12月20日,由小旭音乐主办、多家网站发起众筹的“聆音拾年—小旭音乐游戏主题演唱会”在北京糖果开唱,作为小旭第一次开启商业化模式的演唱会,在短时间内,众筹金额突破原计划的4.5万元超越6万元。现在,让我们大家一同走进小旭音乐,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
小旭音乐CEO:卢小旭
做自己的音乐品牌
基于前几次演唱会的经验,小旭音乐也积累了些许经验,对于此次音乐会,整个团队前后一共准备了两个多月。总体来说进行比较顺利,而明年活动也将会拓展到其他城市。届时活动主要会在玩家比较集中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上海、广州、成都都将有各项活动举办。创始人卢小旭表示将演唱会商业化并不是为了赚钱,这只是为了做起来自己的音乐品牌。品牌热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重要的。在To C这一块,除了演唱会,明年可能还要做交响音乐会。公司有专门的部门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整件事情操作起来并不难。
说起品牌推广,卢小旭认为,硬广相对费钱,效果无法保证,加上现在的游戏媒体比较分散,所以相比之下,小旭音乐更加偏向于做内容的营销。比如视频、原创歌曲、音乐会等。这些都是以内容为载体的,而不是偏向于软文类的宣传。
面对同行业竞争,小旭音乐认为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有两点:
第一,做游戏音乐的时间较久,积累的资源较多。第二,公司整个内部管理比较正规化,属于团队作战的模式。它不同于大多数的音乐工作室还是属于作坊模式,在组织构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他认为当一个公司规模小于10人的时候还不是很不正规的,毕竟自己也是一步步开始的。
告别独角戏
作为北漂一族,卢小旭努力将小旭音乐打造成一个品牌,从2004年的一个人发展为现如今的50多人,十年作为一个不短的奋斗年限,小旭音乐坚持了下来。对于大多数的创业者而言,“坚持”应该是最难做到的两个字。
十年时间,小旭音乐见证了游戏发展的黄金年代,从端游、页游到手游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都使小旭音乐在不断的成长和变化。作为一个音乐家,卢小旭凭借自己本身对音乐和游戏的喜欢,他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长久以来,一直都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公司规模由起初在望京小工作室里默默耕耘的一个人变为现如今50多人的团队,由最初一个人的梦想变为现如今一群人的梦想。当从“独角戏”的感觉走出来之后,团队的共同奋斗更加吸引人。
攒一个团队是一门艺术
在“小旭音乐”的团队里,是一群热爱音乐并且狂爱游戏的年轻人,共同的目标和执着使得大家走在了一起。当记者问及小旭音乐的招聘标准时,小旭的一句“只懂音乐不爱游戏的人我们不招”已经成为招聘的黄金准则。并且,对于这份工作,员工所应当持有的态度更多的是职业化。没有职业化素养,很难将这份工作做好。不职业化的人对于市场还是不理解的,对于那些工作不是他们全部的人应该会认为个人的看法最重要。
有想法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想法付诸实践。卢小旭认为创业的难点在于团队的管理,要将做艺术和创作的人攒成一个团队还是比较困难的。采访中,小旭也谈到了国内做音乐的团体并没有那么大,大部分都是几个人的小工作室,像小旭音乐这种规模的公司还是比较少数的。普遍来看,现在做游戏都是属于一种团队作战的形态,它不同于音乐创作单兵独斗的音乐形态。此时,要把这些人攒到一个公司里去工作还是一个难点。
让一个纯粹的音乐人去管理团队,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纵观全行业,艺术创业相对较少,面对这些难点,卢小旭唯有利用闲暇时间看书,报辅导班去学习如何管理团队等等。在公司,所有部门都是配合工作,同时也要求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同公司相匹配。目前,在公司待最久的员工有八年之久。
由于游戏音乐本身属于外包行业,所以在现金流方面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对于小旭而言,这其中较为艰难的地方不是像开发做游戏一样的高成本,从人力、物力、时间、金钱等方面的高投入,而是团队的建立以及对梦想的坚持。一个好的团队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
顺应市场需求
小旭音乐目前的业务主要偏向于中高端,主要是对小旭音乐本身有些青睐的公司。
面对手游市场的大潮,小旭音乐并没有过多的选择空间,在端游份额占1%-2%的情况下只能将工作重心偏向手游。采访时,小旭也为记者做了相关利润方面的说明。。他表示,一首曲子的价格大约在几千块左右,其中利润只占10%-20%。相比之下,端游的利润会比手游要高一些。因为现在手游的对接成本相对较高。究其原因,手游属于短平快的项目,项目小,但流程还比较完善,每一项都需要完成,可是由于其单价较低,每个项目的利润自然也就下来了。相较于端游,一款游戏里面的曲子比较多,做十个手游的音乐相当于一个端游,但是做手游所耗费的对接精力还是远远高于端游。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比喻,那么端游相当于“满汉全席”,手游则相当于“小吃”。
目前,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更好的音乐体验,小旭音乐已经推出驻外服务。即将游戏音乐制作人和音效设计师派到厂商那边常驻,以便于现场游戏调试。对于整个音乐的制作流程,公司会先试玩游戏,根据试玩设计游戏对音乐的需求,主要是音乐的数量还有风格等。之后再将音乐放到游戏里面去修改调试。根据厂商的需求提供专业意见。
在游戏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游戏音乐只是游戏产业链里面的一环,是游戏试听和品质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整个环节中对它的投资是不会超过20%的。虽然厂商的投资相对较小,但卢小旭认为,未来游戏音乐的地位肯定会越来越高,只是度和速度相对会慢一些。
最后,卢小旭表示,无论是哪行哪业,创业注定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我们就有希望看到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