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冯少:代理不是约炮 运营知识是商务的杜蕾斯
商务肩负产品引进的职责,是任何一个发行团队打头阵的“尖兵”。作为代理方最先的接口人,代理商务的工作起初除了流程化的海选归档,也有一种将运营的思路“合体”的方法。
1.“商务还问这个?”,发行方运营型商务是第一个“尝鲜儿”的人
运营型商务,这个词会比较陌生,概括来讲就是商务人员通过独立的对研发商的接触,将产品信息总结拆分为详细的可供运营组直接了解的细分资料,帮助团队更详细地了解潜在合作方把控产品代理方向提供鲜活信息的一种方法论,我是这样认为并且这样去做的。
今年差不多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一个人奔波在全国不同的城市、见不同的CP,聊得最多的还是各自的产品,无论是看了产品做逐项对比咨询、前后期策划功能,还是做海外发行最关心的国内数据、数据分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商务怎么还问这个?”。我更乐于回答“在开心,这个可以有”。可以说,经过积累,团队获取了非常明细的网状产品资料群,进而总结出各地研发的风向标。
2.代理合作不是约泡,保持团队饥渴专注才能不断攀峰。
代理合作像恋爱而不是约泡。合作的是项目,接触的是人,掌握运营型商务方法在初期对厂商的走访就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甚至可以代表运营与研发的主策对固定市场的需求和后续开发内容进行探讨,了解要合作对象诸多信息,好比双方“相亲”。可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研发要找匹配自己产品路数、有分发能力的发行商,发行挑选自己发行实力内最有经验运营的和预测未来易火的游戏,能不能双盈是恋爱是否善终的标准。反之草率合作或者就仿佛约泡,项目提前终止,互扯损失。
与此同时一个发行团队对目标产品的追求就应该有狼性,记得在今年年中我们与深圳一家CP合作,从看到产品到签约,当晚就通宵帮助运营撰写活动方案,一周内我带着运营团队从北京、广州、珠海海陆空三入深圳和合作方主策反复讨论该产品的运营思路和推广计划,还特意把在外地出差的程总也请来以表诚意。最终在不占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请出了“孔明”,为团队在港澳台地区的发行计划再添一枚重点产品。
3.关注后期横向沟通能力使合作套上一层“杜蕾斯”
我认为,研发和代理“联姻”后,商务应该更多的了解自己代理的产品后续一系列进度和上线数据情况。市场是变化的,市场推广机会、运营需求和开发排期也会有变化,作为初始接口人,也同样是后续双方沟通问题产生瓶颈的最佳处理者,如果一些横向的业务能花时间跟进了解,对双方的顺利进行都增添的保障。另外,对于当前合作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归类,用于在日后的合作过程中提前甄别、不断规避“潜在”的风险。
4.手游竞争终将从市场战转变为运营服务战,约pao式合作将被专业化运营取代
作为从产品运营转做商务的游戏从业者角度来看,2015中国手游界将依旧呈现渠道为王、行业规模大幅扩张、资本大批进入等特点,市场需求和竞争均未处于饱和前,主流发行商很难出现端游和页游那样的逐项细分化精品产品标准和运营服务精细化工作模式。而一线末、二线发行商或开始清晰地树立自己的发行属性,根据自身的运营和市场经验更加专注某一些题材和固定类型的产品,从分散转向专注,以重点产品打造公司品牌,将流量用户有计划地变为自身平台用户,引入异业合作,开展闭环推广,有节奏地控制二次成本和深挖用户。往往这些团队更愿意引进有经验的人才并且帮助研发调产品,植入新的运营思路。
都听过美国歌手pitbull的《Hotel Room Service》;产品从demo到经过运营方建议修改,进而导入用户再进行打磨这一过程好比歌词中描绘的煎熬而刺激的前戏,全为获得最终的一“凿”定音,but first认真做事的态度不是约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