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soul给你所有可能
莎士比亚说过,跟男人相处,不用太爱他,只要了解他就可以。说起来简单,却往往很难实现。大部分女孩子面对男生,在了解他之前往往已经率先爱上他了。然后,莎士比亚这句话就成了马后炮,以一个刁钻的角度击中很多人的故事。
包括A的。
A故事里的男主角W是她大学同学,但大学班级分散,两人从大一到大四都没说过几句话,甚至连朋友圈的点赞之交都算不上,因为W几乎不发朋友圈。如果不是一起做毕业设计,A可能对这个人都没什么印象。
两人学传媒,他们选的毕设课题是拍摄一段20分钟的故事片。同组4人,A和W可调配时间相近,一起出动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拍摄任务比较多的时候,两人三餐都在一起。
拍摄任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A喜欢上W。她说,W性格好,对别人几乎是有求必应,在朋友中人缘极好。专业知识是他们团队里最硬的,遇事富有担当,愿意拿主意。长得也属于高于平均颜值那种水平。
她甚至觉得,W对自己应该也有好感,他总是尽可能的照顾她。
A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W,自诩当代女性,当然也不会搞暗恋那一套,干脆大胆明撩,投身光荣的死缠烂打战役当中。
常言道,女追男,隔层纱。A外在条件不差,这次主动出击,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她十拿九稳。
在朋友的鼓励和自己的信心加持下,A几乎有空就给自己创造和W的相处机会。她举着托盘在人山人海的餐厅和W“偶遇”,以此博得名正言顺和W一起吃饭的机会;她有事没事便找W聊天,想要将和自己说晚安培养成W的习惯;更甚至于,她频繁在朋友圈发自拍,疯狂晒书影音进度,然后默默地设置只对W可见。
但所有的努力,通通石沉大海。
A甚至敏感的感觉出,W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相比呼朋引伴,他更喜欢一个人带着,还是个标准的手机控,甚至多数时间都戴着耳机。他对自己也并无特别的好感,回复她的消息慢的出奇,有事她一长串问题,他用两句话就回答。更令A挫败的是,她几次听到W对着耳机另一头的人态度熟人,也几次看到他在聊天打字的时候嘴角含笑。
她当然不甘心,尤其是知道W和这个人只是在一个社交软件上认识,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陌生人之后。她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己就这样输给一个远在天边的陌生人?
A没有进展的同时,所有同学都以为他们好事将近。
她和W似乎形影不离,无话不谈,从专业课老师说道家乡小吃,但只有A知道,他们无话可谈。他们的话题永远停留在某一层,难以深入。相处几个月,A甚至不知道他喜欢漫威还是DC,爱听陈奕迅还是周杰伦。
说白了,抛开他的长相,籍贯,学校,以及一些似有似无的爱好,A对W一无所知,而对方也并不给她任何知道其他事情的机会。
他们的故事从大地冰的腊月封持续到第二年草长莺飞的五月份。五月份一个微风和煦的日子,电影小组完成了毕业答辩。四人相约庆祝,最终地点选在KTV。
W不唱歌,A是麦霸。她从王菲唱到张惠妹,在聚会快结束的时候,她点了田馥甄的《灵魂伴侣》。
她的嗓音并不适合唱田馥甄的歌,但此情此景,她很想把最后两句唱给W听。
和你谈笑风生,和你谈过心声,灵魂却不能相称。
然而等她唱完看向W的时候,却发现对方连头也没抬起来过,双手并用在手机打字。
她看向他的手机,是个聊天界面。W的头像是个带帽兜的男生,他刚刚发送出于一句话:“今天我这边天气很好,刚刚在路上看到有人在放烟花,那部电影里的那种。”
哪部电影,他没说,而对面的人却知道了,回了个赞赏的惊叹句。
两句话,A却突然明白了。
她和W似乎天天在一起,她却不知道他上周看的是什么电影。他们的聊天内容中,从来不曾有这种心意相通的时刻。而他和另一人之间,可能隔着千山万水,却能通过一个软件心意相通。
她看的故事里,女主角的死缠烂打总有结果。却忘了现实不是故事,所谓了解,所谓相知,都远远胜过她的疲劳战术。
她不是第一个输给远在千里之外灵魂伴侣的人,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A和W最后一次聊天,她说:毕业快乐。过了一会又问,你玩的什么社交APP?
W的回复依旧是简而又简:Soul.四个字母,连标点符号都没多加。
注册Soul很久之后,A偶尔还是会想到W。在Soul,他究竟是属于哪颗星?A自己为人亲和又带点优柔寡断,十分精准的降落到“守护天使星”,那W外热内冷,富有原则和领导力,是不是会降落到“温和艺术家星球”,还是他会更乐于在“精英效率星球”生根发芽?
又或者,A有时候回想,他是怎样和那个人认识,通过灵魂匹配,还是智能匹配,亦或者是两人在广场相遇?
这些问题它可能永远不得而知,但她确定的是,在这里,自己和W拥有一样灿烂的可能性。总有一天,她会彻底忘掉这些问题,然后找到那个不用她说出电影名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