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ngine:降临,移动视界未来已来
与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时各大媒体奔走相告的热闹景象相比,仅仅过了几周,热度就已经大大降低,我们的精力逐渐转移到开年会、回家过年和抢红包当中。
为什么小程序发布前后的反差这么大呢?
限制模糊搜索?线下扫码才是主要入口?禁止朋友圈分享?不做小程序商店?低频App最适合小程序?……可以看到,媒体试图从各个方面去剖析小程序,但是却陷入到了管中窥豹的窘境,可是,如果我们从宏观角度去思考,或许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一、移动生态是个围城
想要理解小程序,首先要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说起。
行业内经常用苹果的案例来进行对比,实际上,就是因为苹果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封闭的环:iphone是最外层的输入和显示设备,ios是操作系统,Apple Store是应用商店,用户需要从商店里获取App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思考,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基本可以简化为这四个层面:输入和显示设备,操作系统,应用商店,App。它们层层封装,形成获取用户的层层门禁入口。而国内的厂商没有一家做到苹果这种垄断级别,只能在这四个层面之内明争暗斗,相互博弈,已经形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利益割据。
输入和显示设备:根据TalkingData的最新数据,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覆盖率排行,苹果24.99%稳居第一,华为占比11.85%,小米10.1%,三星7.91%,OPPO7.24%,vivo6.27%。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操作系统:目前国内手机主要的操作系统仍然是Android和ios,但是很多手机厂商都会根据Android定制自己的ROM,如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 OS,vivo的FunTouch OS。
应用商店:App Store、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百度手机助手、91手机助手、豌豆荚等。
App:微信、QQ、手机淘宝、WIFI万能钥匙、支付宝、爱奇艺视频、手机百度、酷狗音乐、腾讯视频、360手机助手等。
在App层面,微信已经做到了第一,甚至被誉为国民第一应用。
根据微信发布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微信9月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了7.68亿,巨大数字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用户数增长乏力的隐忧。而微信出海的失利业加剧了这一隐忧,微信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于是,微信要如何跳出App这一圈围城?
二、微信为何选择小程序来破局?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生态中,怎样才能跳出围城呢?
输入和显示设备是最外层,最先与用户接触,相对来说话语权最高,国内手机行业竞争也处于快速更新迭代的状态。这个层面,成功者如OPPO,通过三四线城市庞大的线下销售体系获得了成功,失败者如美图,想通过App来逆袭手机,杀入硬件领域,最后用户并不买账。不仅是软件层面,配置、价格、工艺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一款手机的销量,隔行如隔山,微信没必要先去陌生领域付出试错成本。
操作系统层面,国内先后也有很多企业尝试做ROM来笼络用户,比如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 OS以及锤子的Smartisan OS,但它们都未曾踏出自己的手机硬件势力范围。对微信来说,自建一个操作系统就相当于站在了苹果、谷歌及各大手机厂商的对立面,这种决定微信当下不会做,风险太大。
而在应用商店领域,腾讯已经有了应用宝,微信的目标必然不仅仅是成为下一个应用宝、一统应用分发层的江湖,那么还有什么事物既能立足于应用运行层、又是微信能驾驭的领域呢?答案就是HTML5(以下简称H5),它最有可能在未来取代App、弱化应用商店分发,成为移动生态的主流形态。
H5不但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在应用运行层面还是跨平台的,去年12月苹果在微信H5游戏的支付问题上给微信穿小鞋就是典型的例子,苹果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生态被微信打破。但坐拥如此巨大的用户群,微信入口化的企图是不言而喻的。
与App的下载安装不同,H5以网页加载的形式呈现,而H5的这种无需安装、跨平台的特性和当前以App为主的移动生态有着根本区别。虽然现在H5应用的用户体验并不如原生App,但随着手机硬件的升级、5G时代的到来以及云计算的突飞猛进,超过原生App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H5不仅仅会对App产生冲击,传统的应用商店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原先的四个层面中,从输入和显示设备到操作系统,直接就能绕开应用商店和App。
所以微信做小程序的目的,就是要借H5这个环,不做硬件也不做系统,跳出在App层做老大的角色,直接把自己入口化成应用运行层这个环,继而学习像苹果一样打造自己封闭的商业帝国。
但是,小程序的这条路看上去成本最低,甚至有点弯道超车的想法,实际上却并不好走。
H5的优势即在于其开放性,谁都可以使用,而小程序是微信的,一旦小程序做大,抢占的一定是其余App和应用商店的份额。难道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将蛋糕拱手让给微信?
而移动生态的复杂性就在于,App Store的背后是苹果的iPhone和ios系统,华为应用商店的背后是华为的手机和EMUI,如果微信想用小程序来打自己的小算盘,苹果和华为又为什么不能开发自己的小程序呢?
事实上,谷歌已经在开发自己的小程序。据媒体报道,美国时间1月24日,Google宣布Android Instant Apps正式上线测试,通过加载模块的方式来提高Instant Apps的体验。
可以想象,未来H5一定会逐渐侵占甚至取代原生App的位置,但是微信的小程序只是H5的一种,它能否成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到目前为止,小程序是没有完全开放游戏领域的,未来是否会放弃H5游戏的分发渠道利益甚至把H5-3D/VR游戏包容到自己的内核中去呢?
三、眼镜是另一种可能
假如小程序失败了呢?还有没有其他破局的办法?
从输入和显示设备、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到App这四个层面,输入和显示设备是唯一的硬件。不管用户使用任何系统、商店或者App,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屏幕从大屏转变为小屏,输入方式也从键盘输入转变为触屏,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输入和显示方式?
小程序上线之前,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的那场演讲中也对未来做了预言,他说:
“智能手机之后,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眼镜这样的设备成为主流。当眼镜变得非常非常的智能化的时候,可能整个PC或者电脑的系统会藏在一个眼镜里面……我们通过眼镜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完整屏幕,日常我们就戴着这样一个眼镜到处跑……”
他还举了个例子,假如房间里有一盏灯,而透过眼镜就能看到这盏灯上有一个虚拟开关,通过虚拟开关就可以控制这盏灯。
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实现,现有的生态围城将会被重新描绘,以一种新的万物互联的模式出现。视界是实时建模并虚拟叠加的,讨论预装App或者依赖特定部分小程序已经不合时宜,一切应用都存在(云端),却又不存在(本地),召之即来,挥之则去才是常态。
目前来看,离这个目标最近的就是微软的MR眼镜HoloLens。MR(Mixed Reality)就是混合现实,立足与VR沉浸式的体验之上,MR更把计算机生成的效果融合于现实世界之中一并沉浸,用户可以在现实视界里和虚拟场景进行交互。
当张小龙说通过虚拟开关来控制一盏灯,这就现实与虚拟同时展现在视界里,并发生交互。从输入和显示的角度来看,MR就对现有的输入和显示方式的彻底颠覆,通过语音和手势就可以参与交互,一切都发生在你眼前。
MR,手机屏幕之后的新一代屏幕!
写在岁末年初
猴年的尾巴是微信小程序,鸡年的前奏是HoloLens预计将在2017年一季度登陆中国市场。小程序能否帮微信进化到操作系统的格局,微软的HoloLens能否引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形态?
谁能成为真正的英雄,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