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再小也要有战略思维 寻找手游市场的政策红利
手游CP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今年市场变化,已经那缺少核心竞争、没有资金技术优势的中小CP生存越来越难,“突围”是一场战役,中小CP如何在这“四面埋伏”中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要求需要在统观全局的情况下打好每一场局部的战斗。
战略目标:中小CP实现突围
首先统观全局,就必须对战场形势有个整体的了解,而目前战局上可以分为三方势力,分别是渠道、发行以及CP自身,打好局部的战斗就需要将这些环节各个击破,最终实现“突围”的最终目标。下面游戏陀螺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CP在渠道、发行、运营、研发、海外等5个方向的战略思考。
渠道战略: 为什么说抄腾讯的一定赚钱
渠道之间有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比如说腾讯最近上线了某款类型的产品,那么360也需要这个类型的产品防止用户流失。其实很早就有人说抄腾讯的能赚钱,但说到为什么的时候往往戛然而止。其实如果是与腾讯对着干往往是没有市场,需要转换思维,CP或许可以看看腾讯的竞争对手需要什么产品,投其所好。
一般产品上微信的审核期比较长,可能要3-6个月,而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腾讯上线游戏类型那是否可以“借鉴”一款?对于其他渠道来说,两个月内能“借鉴”腾讯的游戏,他们是很乐意给予推荐资源。除个对立的外,在安卓渠道里,上了这家渠道也必须要上那家渠道,否则就会得罪其中一方,这个时候,CP可以抓住被”当枪使“的时机,在渠道的竞争中谋求更好的位置。
发行战略:在巨人的博弈之间找到出路
发行与发行之间也有竞争,几家大的发行公司之间的战争很惨烈。特别是同一类型领域,发行代理产品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要么最强,直接压制住对方,抬高代理成本,尽量早杀入市场圈用户;第二要么跟风,在对方做的产品很成功的时候,发行一款同类型题材玩法差不多的产品洗用户。
发行一款产品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看收益,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因素。这其实就是CP的机会点,特别是一些小众市场领域。假设A发行发布了一款X类型的游戏,其他一线发行B、C、D等等如果不希望未来半年或是一年时间被竞争对手设置障碍,那就需要找一个同款产品来PK对方。发行们会希望这款产品即使不能PK掉对方,也稀释对方的一些流量。
渠道、发行战略已经清楚,下面再来看看CP自身需要注意的几点。
运营战略: 有时候,也许自己比发行更适合运营
一款游戏要上线研发内容是一方面,同时运营运维,包括官网、客服、数据分析、活动等都可以CP自己做,投入的人力大约要5-6人左右,1个负责,3个客服,1-2个“打杂”,成本并不是太高。发行商对于这块可能并不是很积极,他们更喜欢专注于导量,帮助CP开发产品,题材选择 COIN设计等等。
现在的手游强调经济化运营,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虑,另外发行商也觉得自己游戏自己运营会像亲儿子,更加卖力。自研自运对CP来说是能力的提升,其次交给发行商运营也不放心。除了发行商可以带量之外,还有无数的导量的渠道。除了常规的“7+6”外,还一些大流量的APP、社区、网站有变现需求,虽然不是专业的游戏渠道,但手中拥有大量的用户资源,可以放广告。不过当CP做到这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第三方的工具有很大的需求。
对于CP来说,如果产品没有做到那个量级,你永远也不知道怎么说,这就是事实。
研发战略:美术素材重复利用 不玩换皮,玩换码
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这家深圳的CP也给陀螺提了一个醒,就是外包美术资源的重复利用。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在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做美术外包,这些素材在这款游戏利用完了之后,还可以在下一款游戏中重复利用,只需要修改优化风格和一些细节,相对会比重新找美术外包的成本低。
游戏陀螺归纳为:不玩换皮,玩换码。不过怎么看这种操作都有不小的风险,用户在成熟,产品也要跟着前行,原有的画面能否适合也要考虑。但这确实是一种方向,比如说开发一款重度3DARPG,那美术素材是否可以用做分支类的三消、跑酷手游,打造一个手游IP系列产品?
出海战略:不仅是出名 出海也要趁早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手游出海更是如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小CP,游戏陀螺最近正在对中小CP进行调研,需求情况、产品状况。我们发现一个不太好的现象,三分之二以上的CP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就没想过出海,多数是产品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国内发行、渠道不好沟通或是某些原因,才有出海的计划。
很多人选择出海,一是为了开拓市场,二是觉得在国内被淘汰的游戏,可能在国外就能吃香,相比自己再开发,在海外换个皮就可以成为一款新游戏,能节省很多精力。
我们对于中小CP的出海建议:
1、调心态:要对出海有信心,海外也缺产品;
2、尝机会,代理不看名气看玩法美术;
3、大局观:试着养个海外专员;
4、步骤打法:步骤:港澳台-东南亚-日韩;
如果想要了解具体内容,推荐看游文章《与其等死不如出海一搏!小CP的绝地反击》。
来的市场会很凶残,为了活下去,我们应该多做点思考。